我们鄱阳本地有一种特产,叫“豆折”。“豆折”自何时开始出产不得而知,乡亲们世袭着历史的沿革,家家户户都会做“豆折”,如今逐渐见少,豆折其成分里面不含任何豆,不是豆制品,而是大米和荞麦混合制成的(适又称荞麦“豆折”),叫荞麦粉皮更为合适。
做“豆折”工序多、挺讲究、很麻烦的。首先,要筹备松针。“豆折”是用火煎的,这火要时大时小,火势不始终如一,为此,先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干枯了松针是非常好的柴火——要大火时,塞上一把松叶进灶,火立马上来了;等到要小火时,那松叶刚好燃尽。
其次,要选好原料。“豆折”所需原料为荞麦和大米,并且都要新鲜为好。荞麦去壳后,磨成粉备用。大米要用晚稻的,晚米比早稻米软和点,有性些;要用籼米不能用糯米,糯米粘性太强,太糍。
先用清水淘洗大米,再将大米放于桶中,往桶内加水,水面刚好漫过大米,浸泡8至10小时后将米磨成浆。接着以1斤干荞麦粉兑10斤左右干大米的比例往米浆中兑入荞麦粉,再予以充分搅拌,搅拌成稀稠适中的混合浆了。现在就进入实质性的煎制过程。
在煎制时,要安排一人专门烧火;一人煎制;一人卷叠。烧火的人就只管一心一意地司火,要依据煎制人的进程而适时调整火的大小。煎制人要求手脚麻利,会使用二口铁锅。司火人将二口锅都烧热来,煎制人先往一口锅内倒入一勺混合浆,再用蚌壳把浆荡开来,荡成圆形的,厚薄均匀的一大块,再用锅盖盖住,接着往第二口锅内倒入一勺混合浆,用蚌壳荡,荡好后马上用很不错口锅的锅盖去盖第二口锅,然后用扇子往很不错口锅内轻轻扇,“豆折”角会被扇起一些,接着用另一只手捏住角轻轻往上掀,用扇子顺势托住,将“豆折”平放在一个大晒筐内,随后煎制人会用一个用棕叶做的小帚蘸点香油擦拭一下很不错口锅,倒入浆并荡好后就要取第二口锅内的“豆折”了。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煎完。
豆折很好吃,好香。可以炒了吃、炖了吃、煮了吃。特别是煮着吃,如果能煮到锅底有些锅巴,吃此锅巴是特别的有滋有味!
-|-_-|-